【新会计准则下的周转材料摊销会计分录如何做】在新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系列准则)下,企业对周转材料的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周转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不构成最终产品组成部分的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模板、脚手架等。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对周转材料进行合理的摊销处理,以反映其在不同期间的实际消耗情况。本文将总结新会计准则下周转材料摊销的会计分录方法,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周转材料摊销的基本原则
1. 摊销方法:一般采用“一次摊销法”或“五五摊销法”,具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材料性质选择。
2. 摊销期限:根据材料的预计使用寿命或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3. 账务处理:摊销时应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同时减少周转材料的账面价值。
二、常见的会计分录方式
| 摊销方法 | 会计分录(示例) | 说明 | 
| 一次摊销法 |  借:管理费用 / 生产成本 / 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 在购入时一次性确认摊销,适用于价值较低、使用周期短的材料。 | 
| 五五摊销法 |  购入时: 借: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第一次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 生产成本 / 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第二次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 生产成本 / 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 分两次摊销,第一次按50%计提,第二次再按50%计提,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的材料。 | 
三、注意事项
1. 材料分类明确:企业应根据材料用途进行分类,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分别核算。
2. 定期盘点:对周转材料进行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3. 及时调整:若材料提前报废或更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摊销金额。
四、总结
在新会计准则下,周转材料的摊销处理更加注重合理性与真实性。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账务处理。通过科学的摊销方式,不仅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 关键点 | 内容 | 
| 摊销方法 | 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 
| 计入科目 | 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 | 
| 账务处理 | 借方计入费用,贷方冲减周转材料 | 
| 注意事项 | 材料分类、定期盘点、及时调整 |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企业可以更清晰地掌握新会计准则下周转材料摊销的会计处理方式,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