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苏辙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及注释

2025-10-26 01:32:57

问题描述:

苏辙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及注释,求解答求解答,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01:32:57

苏辙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及注释】《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相传为老子所著。后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注解和诠释,其中宋代学者苏辙的《道德经注》颇具影响。苏辙以其深厚的儒学功底与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对《道德经》进行了深入解读,形成了独特的注释体系。

以下是对苏辙《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及注释》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内容要点。

一、文章总结

苏辙在注解《道德经》时,注重从“道”的本体出发,强调“无为而治”、“清静无争”等核心思想。他不仅对原文进行逐句解释,还结合当时社会现实,提出对治国、修身、处世等方面的见解。他的注释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苏辙认为,“道”是万物之源,是自然运行的根本法则。他主张人应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同时,他也指出,人性中存在“欲”与“智”,若不加以节制,反而会违背“道”的原则。

二、苏辙《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及注释》内容摘要(表格)

章号 原文节选 苏辙注释要点 核心思想
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苏辙认为“道”不可言说,一旦被命名,就失去了其本真性。 道不可言,言则非道。
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苏辙指出,美与丑相依而生,若执着于美,则生恶念。 美恶相生,无常也。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苏辙认为,圣人应不推崇贤能,避免百姓争名夺利。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第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苏辙解释“道”如虚空,虽无形却无穷尽。 道虚而用,无尽无竭。
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苏辙认为天地无情,但并非冷漠,而是遵循自然规律。 天地无私,任物自化。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苏辙将“谷神”比作天地之根源,象征生命的源泉。 生命源于道,道生万物。
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苏辙指出天地之所以长久,在于不为自己而生。 不争而久,无我而存。
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苏辙认为水性柔顺,能处众人之所恶,是最接近“道”的表现。 水德谦下,合道而行。
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苏辙强调适可而止,过度追求反招祸患。 适度而止,知足常乐。
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苏辙认为精神与形体合一,是修道的基础。 心身合一,守一不移。
... ... ... ...
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苏辙指出真诚的话语未必悦耳,悦耳的话未必真实。 真言质朴,虚言浮华。

> 注: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展示部分章节的注释要点,完整内容可参考苏辙《道德经注》全本。

三、结语

苏辙对《道德经》的注释,不仅是对文字的解释,更是对“道”的深刻体悟。他以儒家的理性思维结合道家的自然观,构建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体系。他的注释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老子的思想,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参考。

通过阅读苏辙的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道”的深远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无为而治”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