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高气傲的意思】“心高气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自视甚高,态度傲慢,看不起别人。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目中无人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心高 | 内心期望过高,对自己要求很高,或对事物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
气傲 | 态度高傲,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 |
整体含义:
指一个人志向高远但缺乏实际能力,或者虽然有能力却态度傲慢,看不起别人。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成语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也常见于现代汉语中。
- 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性格上的自负和轻视他人,常用于批评或劝诫。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志大才疏、自命不凡、骄傲自满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虚心求教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他总是心高气傲,不愿听从同事建议,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
学习环境 | 她成绩优异,但因为心高气傲,很少与同学交流,影响了团队合作。 |
家庭教育 | 父亲告诫孩子:“做人要谦虚,不能心高气傲。” |
五、注意事项
1. “心高气傲”虽然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只是需要脚踏实地。
2. 使用时需注意语气,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3. 避免在正式场合频繁使用,以免显得刻薄或不尊重他人。
六、总结
“心高气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那些内心高远但态度傲慢的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只有心怀敬畏、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表达方式,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