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原文并注释】《孔子庙堂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所书,为纪念孔子而立的碑文。该碑原立于曲阜孔庙,后因战乱损毁,现存为宋人重刻本。此碑文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也是研究孔子思想与唐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一、
《孔子庙堂碑》主要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强调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地位。文章语言庄重典雅,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儒家思想的尊崇。碑文由虞世南书写,字体遒劲有力,被誉为“楷书之祖”。
该碑文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孔子的尊崇以及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二、原文与注释对照表
原文 | 注释 |
维大唐贞观四年,岁在己巳,四月丁未朔,十五日辛酉,皇帝遣使致祭于先圣宣尼。 |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前往曲阜祭祀孔子。说明朝廷对孔子的尊敬。 |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仁。 | 天地最大的德行是孕育生命,圣人最大的德行是仁爱。引出孔子“仁”的思想。 |
孔子生于鲁,学于周,道行于天下,教化于四方。 | 孔子出生于鲁国,学习于周朝,其道德学说传播至各地,影响深远。 |
自汉以来,历代帝王莫不崇敬,以为万世之师。 | 自汉代起,历代帝王都尊崇孔子,视其为万世师表。 |
今皇帝钦承天命,光启鸿业,思所以尊儒重道,以昭明德。 | 唐太宗继承天命,开创伟业,重视儒家思想,以彰显光明的德行。 |
故修庙堂,以奉先圣,垂范百代,永垂不朽。 | 因此修建庙堂来供奉孔子,树立典范,流传百世,永不磨灭。 |
三、总结
《孔子庙堂碑》不仅是一篇碑文,更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化与书法的艺术作品。它体现了唐代对儒家思想的高度推崇,也展示了虞世南书法的卓越成就。通过碑文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此碑文虽为古文,但其思想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