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动作表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情绪高涨时,身体不由自主地摆动、跳动的样子。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舞足蹈 |
拼音 | shǒu wǔ zú dǎo |
出处 | 出自《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后世引申为形容人高兴时的动作。 |
含义 | 形容人因高兴、激动而手舞足蹈,动作夸张。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表示情绪的外在表现。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欣喜若狂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无精打采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考试通过 | 他看到成绩出来后,高兴得手舞足蹈。 |
得到奖品 | 小明拿到一等奖时,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
看到好消息 | 她听到公司要升职的消息,立刻手舞足蹈。 |
三、注意事项
- “手舞足蹈”虽然常用于正面情绪,但有时也可带有一点夸张或不稳重的意味。
-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显得过于轻浮。
-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状态,较少用于抽象情感。
四、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高兴或激动时的身体动作。它不仅表达了情绪的强烈,也展现了人物的活泼与自然反应。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