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出自他的文集《东坡七集》。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月夜与友人张怀民一同游览承天寺的经历。全文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开篇,描绘出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夜晚。苏轼在月光的吸引下,决定外出赏月,于是邀请好友一同前往承天寺。文中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豁达与超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几句是全文的精华所在,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月光下的庭院比作清澈的水,又以水中的藻荇来映衬竹柏的影子,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意境,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文章虽写的是夜游之事,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与洒脱。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身处困境,但他并未沉沦,而是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从自然中寻找慰藉。这种情怀正是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它告诉人们,在纷扰的世间,若能静下心来,便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在孤独中找到慰藉。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总之,《记承天寺夜游》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处世态度。这篇文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