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原文和翻译】“敝帚自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是一把破旧的扫帚,也值得自己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但因为是自己所有的,所以格外珍视。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敝帚自珍 |
出处 | 《汉书·张释之传》 |
原文 | “夫以人之性,莫不有其所好;而物之微者,亦有所贵。是以古之君子,虽贫贱而不弃其志,虽困穷而不失其道。故曰:‘敝帚自珍’。” |
翻译 | 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价值。因此古代的君子,即使贫穷低贱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即使困苦也不丧失自己的原则。所以说:“破扫帚也值得珍惜。”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对自身拥有的东西非常珍惜,即使它并不完美或价值不高。 |
近义词 | 珍爱如宝、爱不释手、视若珍宝 |
反义词 | 视若无睹、弃若敝履、不屑一顾 |
二、成语解析
“敝帚自珍”最早见于《汉书·张释之传》,原意是说即使是破旧的扫帚,也值得自己珍视。后来引申为一种情感态度,强调对自身拥有之物的重视,哪怕这些事物在别人眼中并不珍贵。
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一种自尊、自爱的情感,也可以带有一点自我安慰的意味。比如在面对他人批评时,有些人会说:“我虽然做得不够好,但我依然觉得这是我的成果,所以我愿意珍惜。”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个人作品:有人对自己的文章、画作等作品感到自豪,即使别人评价不高,他仍觉得有价值。
2. 旧物怀旧:一些人对小时候的玩具、旧书、照片等怀有深厚感情,不愿丢弃。
3. 文化传承:某些传统技艺或地方文化,尽管现代人不理解,但当地人却倍加珍惜。
四、总结
“敝帚自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即使在别人眼中不重要,但在自己心中却是无价之宝。这种情感不仅是对物品的珍惜,更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体现。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生活中运用它来增强自我认同感和珍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