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取消是怎么回事】2017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会计从业资格取消后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自2017年5月1日起,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会计从业者对此感到困惑和不安。那么,会计从业资格取消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对会计行业和从业人员有哪些影响?下面将从背景、原因、影响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政策背景
会计从业资格制度是我国在2000年左右建立的一项职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该制度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业,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考试内容滞后、管理方式僵化、与实际工作脱节等。因此,国家决定对其进行改革。
二、取消原因
原因类别 | 具体内容 |
职业资格过多 | 部分职业资格存在重复设置,不利于人才流动和行业发展。 |
政策优化需求 | 国家推动“放管服”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 |
行业发展需要 | 会计行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无需通过资格证限制从业门槛。 |
与国际接轨 | 国际上多数国家不再实行强制性会计从业资格制度,我国也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
三、政策影响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对从业人员 | 降低了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但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能力的要求。 |
对企业单位 | 减少了招聘时对证书的硬性要求,更注重实际能力和经验。 |
对培训机构 | 原有的会计培训市场受到冲击,部分机构转型或退出市场。 |
对行业管理 | 由“资格管理”转向“能力管理”,强调持续教育和职业素养提升。 |
四、政策实施后的变化
1. 无证也能上岗
取消资格证后,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可从事会计工作,不再受证书限制。
2. 加强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需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以保持知识更新和职业能力。
3. 职称评定仍存
虽然取消了从业资格,但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称考试仍然存在,是衡量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4. 行业监管加强
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五、未来展望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消并非意味着会计行业不再重要,而是标志着行业管理方式的转变。未来,会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个人能力、职业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上。对于从业者而言,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适应新的行业环境。
总结: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消是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虽然不再有硬性证书门槛,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会计人才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