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意思是什么】“敏而好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聪明且喜欢学习,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有文采、有修养的人。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它不仅强调了个人的聪明才智,还突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敏 | 聪明、机敏,指思维敏捷、反应快。 |
而 | 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
好学 | 热爱学习,乐于求知。 |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论语·公冶长》
-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背景:孔子在评价学生时提到,一个人如果既聪明又热爱学习,并且愿意向他人请教,那么他就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三、引申意义
“敏而好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强调:
1. 天赋与努力结合:聪明是基础,但只有靠勤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 虚心求教:不因身份或地位而拒绝学习,体现了谦逊的态度。
3. 持续进步: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关键。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学生评价 | “他敏而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职场推荐 | “这位员工敏而好学,适应能力强,很快就能上手工作。” |
个人修养 | “做人要敏而好学,不断提升自我。” |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敏而好学”的关系 |
勤学苦练 | 刻苦学习 | 强调努力,与“好学”相近 |
不耻下问 | 不以向别人请教为耻 | 与“敏而好学”相辅相成 |
博学多才 | 知识丰富 | 是“敏而好学”的结果之一 |
六、总结
“敏而好学”是一个富有智慧和进取精神的成语,它不仅赞扬了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更强调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保持一颗敏而好学的心,都能帮助我们不断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