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汉贼不两立

2025-09-14 05:03:21

问题描述:

汉贼不两立,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05:03:21

汉贼不两立】“汉贼不两立”是一句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典故,原意是指汉朝与奸贼不能共存于天下。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引用,用来表达忠奸不两立、正邪不容的立场。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道德判断,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认识。

一、历史背景与出处

“汉贼不两立”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

虽然这段文字中并未直接出现“汉贼不两立”,但其精神内核正是这一说法的核心。后来,人们将“汉贼不两立”作为对诸葛亮忠诚与坚持正义的概括。

二、含义解析

项目 内容
字面意思 汉朝与奸贼不能同时存在。
引申意义 忠诚与奸诈不可并存;正道与邪道无法共存。
适用范围 政治斗争、道德选择、个人立场等。
情感色彩 强烈的道德批判与坚定的立场表达。

三、文化影响与使用场景

“汉贼不两立”在历史上常被用于:

- 政治宣言:如刘备、诸葛亮等人在对抗曹操时,强调“汉室之兴,非此不可”,以此表明自己代表正统。

- 文学作品:在《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常被用来渲染人物的忠义形象。

- 现代语境:在当代,可用于形容某种对立关系,如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等。

四、相关人物与事件

人物 身份 关联事件
诸葛亮 蜀汉丞相 以“汉贼不两立”为信念,北伐曹魏,力图恢复汉室
刘备 蜀汉开国君主 自称汉室宗亲,反对曹操,主张“汉贼不两立”
曹操 汉末权臣 被视为“贼”,成为蜀汉阵营的对立面
孙权 东吴君主 虽未直接参与“汉贼之争”,但在政治上与蜀汉有合作与矛盾

五、总结

“汉贼不两立”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政治口号,更是一种价值判断和道德立场的体现。它强调了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正统”与“僭越”的严格区分。在今天,这一说法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是非抉择时,应坚守原则,不与邪恶同流合污。

核心观点 说明
“汉贼不两立”是忠奸不两立的象征 表达了对正义与邪恶的明确区分
出自《出师表》 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信仰与人生追求
在文学与历史中广泛应用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影响深远
现代仍有现实意义 提醒人们坚守道德底线,拒绝妥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汉贼不两立”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