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不相弃文言文翻译】“急不相弃”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篇,原文为:
> “王朗每发一言,辄曰:‘吾与足下共之。’”
> “王朗尝从人后,其人欲避之,朗曰:‘吾与足下共之,岂可弃乎?’”
这段话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名士王朗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故事。王朗为人宽厚仁义,即使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也坚持不抛弃朋友,体现了“急不相弃”的精神。
一、
“急不相弃”意为在危急时刻不抛弃同伴,强调友情和道义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古代士人之间交往的道德准则,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情义的价值观。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理解古人对忠信、诚信的高度重视。
在现代社会,“急不相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坚守承诺,关爱他人,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对照表
文言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王朗每发一言,辄曰:“吾与足下共之。” | 王朗每次说话,总是说:“我和你一起承担。” |
王朗尝从人后,其人欲避之,朗曰:“吾与足下共之,岂可弃乎?” | 王朗曾经跟随别人后面走,那个人想避开他,王朗说:“我和你一起承担,怎么能抛弃呢?” |
三、延伸思考
“急不相弃”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是基于相互信任与支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正是以这种精神影响了后人,成为道德楷模。
在当今社会,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交关系,“急不相弃”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更应伸出援手,体现人性的温暖与责任。
结语
“急不相弃”虽是古文中的一个短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情义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