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的使用】在急救过程中,除颤仪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恢复心脏正常节律。正确使用除颤仪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掌握其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一、除颤仪的基本原理
除颤仪通过向心脏施加高能量电流,使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暂时停止,从而让心脏重新获得自主节律的机会。根据类型不同,可分为手动除颤仪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二、除颤仪的操作步骤
步骤 | 操作内容 |
1 | 确保患者平躺于硬质表面上,移除衣物暴露胸部 |
2 | 打开除颤仪电源,确认设备状态正常 |
3 | 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指定位置(通常为右上胸和左下胸) |
4 | 确认周围无人接触患者,按下“分析”按钮 |
5 | 根据设备提示判断是否需要电击 |
6 | 如需电击,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 |
7 | 电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持续至专业人员到达 |
三、注意事项
- 在使用前必须确保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
- 使用过程中严禁触碰患者或他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 定期检查除颤仪电池电量及电极片有效期。
- 非专业人员应优先使用AED,避免误操作。
四、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做法 |
误认为所有心脏骤停都可用电击 | 应先判断是否有可电击心律(如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
忽略清除患者胸部毛发 | 应用酒精棉球清洁皮肤以保证电极贴合 |
未保持安全距离 | 电击前必须确认无人接触患者 |
电击后不继续CPR | 电击后应立即开始CPR,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
五、总结
除颤仪的正确使用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专业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公众,掌握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建议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