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董遇谈三余勤读》是古代一篇关于读书方法与勤奋学习的短文,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录。文章通过董遇与他人讨论如何利用空闲时间读书,提出了“三余”之说,强调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勤于学习的重要性。
一、原文简要
> 董遇者,字季直,少好学,虽冬夏不废。人问其曰:“何以治学?”对曰:“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二、翻译与总结
原文 | 翻译 | 说明 |
董遇者,字季直,少好学,虽冬夏不废。 | 董遇,字季直,从小爱好学习,即使在冬天和夏天也不停止。 | 强调董遇自幼勤奋好学,坚持不懈。 |
人问其曰:“何以治学?” | 有人问他:“你怎样进行学习?” | 表现出他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引起了他人的关注。 |
对曰:“当以‘三余’。” | 他回答说:“应当利用‘三余’的时间。” | “三余”是董遇提出的学习方法。 |
或问“三余”之意,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他说:“冬天是一年的余暇,夜晚是一天的余暇,下雨天是时间的余暇。” | 解释“三余”具体指哪三种空闲时间,鼓励人们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 |
三、
《董遇谈三余勤读》通过董遇与他人的对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成功来自对时间的珍惜与合理利用。董遇认为,一年中冬天、一天中夜晚、以及天气不佳的阴雨天,都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宝贵时间。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人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抱怨没有时间学习,而董遇的“三余”思想提醒我们: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学习的空间。无论是通勤路上、午休时间,还是睡前几分钟,都可以成为提升自我的机会。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录 |
作者 | 不详(据记载为后人整理) |
核心观点 | 利用空闲时间勤于学习,即“三余” |
三余内容 | 冬、夜、阴雨天 |
启示 | 时间管理、珍惜点滴时间、持续学习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找到学习空间 |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也从中获得了实用的学习方法。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像董遇一样,善用“三余”,不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