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荡的意思是什么】“逋荡”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它由“逋”和“荡”两个字组成,分别有其独立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特定的语义。以下是对“逋荡”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析
- 逋(bū):意为逃亡、逃避、拖欠。常用于表示人逃离或未履行义务。
- 荡(dàng):意为放纵、无拘束、动荡不安。也可指行为不检点。
结合两者,“逋荡”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放纵、不守规矩,甚至有逃避责任、游荡不羁之意。
二、总结与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举例 |
逋荡 | bū dàng | 指人行为放纵、不守规矩,或逃避责任、游荡不定 | 《后汉书·王符传》:“贪官污吏,逋荡之徒。” |
三、常见语境与出处
“逋荡”一词在古籍中出现较少,但多用于描述社会中某些不负责任、行为不端的人。如:
- 《后汉书》中提到“逋荡之徒”,指的是那些逃避责任、游手好闲的人。
- 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逋荡”也用来形容人的性格不羁、不愿受约束。
四、现代使用情况
由于“逋荡”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若在现代文章中出现,通常是为了增强文采或表达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五、结语
“逋荡”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语,主要用来形容人行为不检、逃避责任或放纵无度。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常用,但在阅读古文或研究传统文化时,了解其含义仍有一定意义。